党风廉政
乐山历史上的清官——费贻
孟子曾说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两汉之际的犍为郡南安人费贻算是做到了。他以自己的不淫、不移和不屈行为及清正廉洁之风,扬名千里之外,千百年来为乐山争了光。
乐山,古称南安。
忠节于汉
费贻,字奉君,犍为郡南安县人。《后汉书·卷八十一·独行列传》有传。据清《广东通志·名宦志》记载,费贻“少好学,有志操,为乡党所推重。”
西汉末年,王莽篡国建“新”,公孙述利用这个机会割据了蜀地,自立为帝(即白帝),建立了“成家”,到处招揽人才装点门面。当时犍为郡治所是武阳县(今眉山市彭山县),离成都不远,并不服他。公孙述派兵攻打犍为郡,郡功曹朱遵兵败被杀。此时的费贻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,公孙述想征他为官。虽然“学而优则仕”,但费贻并不想为公孙述服务,但又不想断然拒绝引来杀身之祸,失去造福百姓的机会。
于是费贻想了一个办法:装疯!他把全身给漆了,好像“头上长角,脚底流脓”,一副不堪入目,让人“眼不见,心不烦”的邋遢样子。而且这还不够,他竟然真的变得疯疯癫癫,完全不省人事的样子。这就把公孙述给骗过去了——这种样子,怎么能当官呢?于是公孙述就不再强迫他当官了。这样,费贻“退藏山薮十余年”。
等到建武十二年(公元36年),汉光武帝刘秀消灭了公孙述,平定蜀地,统一全国。这时,费贻的病也就自然而然地好了。光武帝听说了费贻之贤,被朱遵、费贻的忠心感动了,于是“光武帝嘉之,曰:士大夫之郡也”(《华阳国志》),下诏征之,费贻出任合浦太守。蜀中人歌之:“节义至仁费奉君,不仕乱世避恶君。”
清廉留名
费贻在任时,体恤百姓,为官清廉,深孚众望。因为费贻的廉洁,这合浦郡的千里江山竟然有许多地方以“廉”为名,如“廉州”。据《新唐书·卷四十二·地理志六》载,唐太宗贞观八年(公元634 年)改越州为廉州,州名就是据此而来。明崇祯十年版《廉州府志》记载,费贻“仕合浦太守,政轻简,民怀其德,或曰合浦江山皆有名‘廉’者,以(费)贻故也。”当地的廉江、大廉山、廉泉等都因此而得名。当费贻离任时,百姓追随相送。费贻之得人心由此可见。
费贻是南安县人,因南安县较大,具体是哪里呢?应该是今天的乐山市夹江县。据《蜀中名胜记·卷十一·上川南道·夹江县》载:“费贻宅,蓍草生焉,常有五色云气覆其上。(费)贻盖不屈于公孙述者,犍为郡之夹江人。”夹江本是犍为郡南安县地,隋文帝开皇十三年(公元593年)分龙游、平羌二县地而置,但当时行政区划的变迁,应属嘉州而非犍为郡了。看来,费贻去世后,仍然受到上天的“保佑”,乃至于故宅还有蓍草(古代用于占卜)生着,上面还常常有五色云气笼罩在上面。这些都是传说中所谓“吉人自有天相”的表现,这无不寄托着老百姓对他的思念和感激。
“金杯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”。因为费贻的功绩,《华阳国志·卷十中·先贤士女总赞(中)·犍为士女》高度称赞他“修身于蜀,纪名交趾”。其后代世为大族,光宗耀祖,恩泽后代,造福百姓,费贻可谓不死也!
费贻在史书留名,地名留“廉”的史迹,当给后世为官者以深深的思索。
(来源:嘉廉话)